一起出來玩
一起出來玩
    理財》股市下跌怎麼辦?

    理財》股市下跌怎麼辦?

    播放次數:1707

    遇到市場修正時該怎麼做: 首先,先思考一下國際的總體經濟局勢到底如何?接下來看市場的循環;再來看看產業的循環;最後是公司的循環,以及公司未來的成長曲線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股市下跌怎麼辦?

    每當市場修正時,一直貼近市場的投資人一定很焦躁,因為市場修正時往往是無來由的連續下挫,即使利多不斷的公司也難有好表現,初入股市、不熟悉景氣循環的朋友如果沒有在高點獲利了結,現在一定很難熬。

    當市場上雜音越來越多,人也越來越難以清楚判斷。如果你還在市場中,現在應該怎麼做呢?

    我們可以分別從由大到小的經濟循環,以及企業擁有者的角度,來做不同維度的分析。

    首先讓我們來看經濟循環。

     

    對於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來說,進入投資市場前,首先要理解我們眼前看到的雖然是股價,但股價背後卻是受到許多不同循環的節制。

    • 首先是總體經濟的循環。
      如果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的前夕,公司再好,都難逃腰斬再腰斬的命運。
       
    • 再來是市場的正常循環
      但一般來說大型的金融風暴約每十年出現一次,不必天天擔心,反而是大型風暴期間的市場無論牛熊,也會遇到不大不小的修正,一般來說約兩三年就會遇到一次兩成上下的回檔。
       
    • 第三是產業的循環。
      產業的循環當然與總體經濟相關,但卻不一定受總體經濟的影響,像是電動車現在蓄勢待發,中美的電動車領頭羊已經很多年股價的漲跌都和本益比無關;同時間燃油車卻已經慢慢走向昨日黃花,無論市場好壞,過去幾年德國三大造車巨頭公司的股價本益比都在個位數躺平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       
    • 第四是公司的循環。
      一間公司的好壞,和他成長的動能有絕對的正相關。一班散戶在判斷公司的成長性時,只會看財報或公司發放的新聞,但這些不是落後指標,就是有很高的誤導性,事實上所有公司都有一定的成長天花板,但絕大多數的公司卻到破產之前,都離那個天花板極為遙遠。

     

    讓我們借用工程思維的概念,如果我們把一間公司未來的成就分成五級,第一級是市場上的一般玩家,能夠公開發行的都算,第二級就是同類公司的佼佼者;第三級就是台灣冠軍,或區域的領先廠家;第四級則是爭霸國際市場,在國際有知名度、品牌溢價、通路與市場佈局;第五集則是全球市場的王者,擁有定價權和部分的壟斷權。

    透過這個標準來看,台積電就是半導體領域第五級的王者,第四級以IC設計為主的公司台灣也有少數幾間。當然,只是事後諸葛沒有用,當一間公司的成長趨於極限,未來的成長性都已經趨緩,價值也早已反映在股價上。

     

    既然如此,對公司做分級有意義嗎?

    當然有!

    事實上一間公司剛上市的時候,雖然很難看出未來的成長天花板,但卻不是沒有蛛絲馬跡。看看公司的產品組合、市場定位、品質與口碑、與同業相比的溢價、過往的發展軌跡,很大概率可以知道一間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徑。

     

    如果你投資的公司是一間本地型企業,品牌和服務都沒有標準化、公司的制度和系統都沒有自動化,那你大概率可以猜得出來這間公司未來成長天花板在哪裡;反之,如果你關注的公司雖然做的事很一般的產業,但公司所有流程都已標準化、內部系統都以自動化、過往展店的速度、成本、毛利率的維持和整體外在形象的塑造,甚至經營管理也上軌道,經營階層也持續將觸角伸往海外,這時候你大概率就可以上調這間公司的未來前景。

     

    這當然不是絕對的,但妳不妨想想,如果一個人從小的志向就是出國比賽,另一個人的志向是耕耘一塊土地安穩度日,兩人一樣優秀、一樣努力,十年過去之後,兩人的成就差距會有多大?

     

    人的志向有多大,未來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;人是如此,公司當然也是。但再次提醒,評估一間公司時,公司選擇的賽道很重要、公司過去的行爲紀錄很重要,但發言人和老闆在媒體上的公開言論可以略過不計,話人人都會講,實際了解一下公司的佈局、產業的口碑、用戶的口碑還比較實際。

    當然,如果你年齡漸長,要的是保本取息,那成長性就不如穩定性重要;反之若你要的是成長空間,那做好公司評估、承擔稍微高一點的風險,就必須在成本內考慮進去。

     

    好了,說到這裡,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發呢?

    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,下次遇到市場修正時該怎麼做:

     

    首先,先思考一下國際的總體經濟局勢到底如何?

    過去幾年,國際社會印出的鈔票總額大於過往人類歷史五千年所印的鈔票總數。錢氾濫已經是不爭的結果,即使短期無法升息,美國也開始要收縮資金,資金的派對就算不會結束,但也已經過了高點。

     

    接下來看市場的循環。

    過去奔騰三十年的中美雙循環,現在變成中國內循環、美國則是忙著把製造業搬出中國,一部分搬回家、一部分移到其他地方。

    不管疫情有沒有影響,中國市場的經濟動能降低(外來投資、內需消費、民間投資、政府投資)已經是必然,中期來看產品成本上升,卻難以傳導到終端市場的現象越來越多,會在下半年開始擠壓企業獲利。

     

    再來看看產業的循環。

    當景氣過熱時,產業有overbooking, 受惠於這次疫情帶來的數位狂潮,一般消費者也有overbuying的現象,大家不妨盤點一下你投資的公司所在的產業有沒有受影響。

    此外,每次景氣高峰必然帶來的大擴產、大舉債、三面紅旗大耀進,是否在你投資的產業中出現?如果是的話,供過於求的壓力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隱隱浮現。

     

    最後是公司的循環,以及公司未來的成長曲線。

    大家可以幫自己投資的公司稍微做一下覆盤,看看公司現在所在位置,歷史股價是高還是低?股東權益報酬率與過去平均下來是高還是低?本益比區間在過去十年來看是高還是低?如果不是超級成長股,那以上三個指標攤開來看,公司是貴還是便宜其實很容易看得出來。

     

    以這樣的循環來檢視,下次遇到股市修正時,就可以透過總經、市場的循環來綜合判斷。若總經、產業與市場的循環都已經來到歷史最高點,接下來的不確定性只會往上,但個別的產業與體質好的公司卻有可能在資金退潮下脫穎而出,所以這時候剛好挑肥揀瘦,趁市場修正時尋找被誤殺的公司。

     

    好了,以上是幾個循環的應用,雖然道理簡單,但卻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釐清自己的盲點,不要讓自己陷於主觀的偏見、或總是在多頭時過於樂觀、在空頭時過於悲觀,讓自己可以在高點到來時持盈保泰,又不會在底部側底完成後錯失真正進場的時機,才是一個聰明的投資人真正應該做的事。

     

    但是只要掌握這幾個循環,投資就一定萬無一失嗎?

    當然不是。

    如果不理解大股東心態,那就算掌握總經、產業的循環,也很可能在市場操作上栽跟斗。

    下一講,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,如何洞悉大股東心態,讓自己立於投資的不敗之地。

    主題評分與評論

    訂閱活動通知

    輸入email訂閱電子報,掌握最新課程資訊

    一起出來玩股份有限公司 © 2021
    李伯彥工作室
    李伯彥工作室Youtube頻道
    聯絡我們